最近几天,国内媒体报道了我国“天穹”系列激光反无人机系统在沙特的实战表现。该系统成功拦截了21架敌方攻击无人机,表现出极高的拦截效率,达到了100%的拦截成功率。在此次实战过程中,我国对沙特出口的“天穹”系统表现不凡,展现了其强大的作战能力。同时配资炒股配资网站,解放军陆军的多个合成旅也配备了类似的激光反无人机系统。对此,出现了一个疑问:美国和中国都在积极发展激光反无人机武器,为什么俄罗斯却迟迟无法跟进?
首先,谈谈我国出口到沙特的“天穹”系列激光反无人机系统。在某次实战中,这一系统被部署在沙特吉达港附近,在面对胡赛武装发射的21架卡赛夫-2K攻击无人机时,凭借其高效的雷达探测、光电追踪、电子干扰和激光打击等多维作战能力,迅速锁定并摧毁了敌方无人机。整个拦截过程仅用数分钟时间,21架敌机全部被击落,系统的拦截成功率达到了惊人的10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战果是我国对外公开报道的实战成果,并且已经是几年前的战况。这一战斗之后,沙特防空部队对“天穹”系统团队进行了表彰,显然,他们对这一系统的表现非常满意,评价也相当高。
展开剩余80%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各国在陆军反无人机作战方面的发展。自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无人机的作战效率大幅提升,尤其是乌克兰在战场上大量投入自杀式无人机,对俄罗斯军队造成了极大困扰和损失。到2025年6月,俄罗斯依然未能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面对乌克兰的无人机打击,俄罗斯军队的反制能力仍显不足。这一情况反映了美国和中国在反无人机技术上的领先,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进展显得十分缓慢,几乎无法借鉴他国经验,处于技术上的滞后。
对于无人机蜂群攻击,美国和中国都深刻感受到其威胁。近年来,这两个国家先后推出了多款反制无人机的装备和系统。美国空军的空中优势长期以来使得美军不太重视陆军的野战防空作战,但随着无人机威胁的愈发严重,美军逐渐认识到,仅凭空军无法完全应对无人机的大规模进攻。因此,美国陆军也开始发展一系列针对无人机的反制装备,包括电子干扰车、激光照射车等。与此同时,美国陆军的M1A2主战坦克也开始配备防无人机攻击的装置,甚至在坦克顶部安装了防护网,以应对来自空中的威胁。
这些变化表明,美国陆军不仅在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反无人机装备,还在设计如何增强装甲车辆对无人机的抗击能力。经过三年多的俄乌战争,各国军队从中吸取了大量教训,尤其是对反无人机作战的认知和技术应用,解放军也不例外。反无人机作战的能力,已经成为了各军兵种的必修课。
解放军陆军按兵种和装备分类,主要包括重型、中型和轻型合成旅。重型合成旅装备了履带式装甲车辆,而中型合成旅则配备了多种大八轮车辆,轻型合成旅则以猛士3突击车底盘为主。每个合成旅都配有自己的野战防空部队,其中重型合成旅装备了09式双管35毫米自行高射炮、红旗17防空系统,中型合成旅则配备了625系列防空机关炮和红旗17A防空系统。而在轻型合成旅中,近几年发展出了多种新的防空武器,包括单管35毫米防空机关炮、飞豹10A机动防空发射车和激光反无人机车。显然,解放军的不同合成旅都在积极装备各种针对无人机的防御系统,而这些装备与出口沙特的“天穹”系统在作战模式上非常相似,尽管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不过,问题来了:既然美国和中国在不断推进激光反无人机技术,俄罗斯为何没有跟上步伐?事实证明,俄罗斯的确在这一领域遇到了瓶颈。因为,激光反无人机系统不仅要求精密的电子元件、强大的电子信息处理能力,还需要先进的雷达探测、导航和光电追踪技术,而这些恰恰是俄罗斯在技术上相对薄弱的领域。尤其是在雷达探测和光电追踪方面,如果无法准确发现并锁定目标,后续的电子干扰和激光打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尽管俄罗斯有意向模仿美中两国的做法,但其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短板,使得这一目标难以实现。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在多个领域的军事技术发展就显得相对滞后,尤其是2010年代后,全球信息化进程加速,而俄罗斯由于受到欧美制裁的影响,很多关键技术的研发进展缓慢。到了2020年代,这些问题已经愈加突出,不仅仅是反无人机技术,俄罗斯在防空、对地打击、反炮侦察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在急需改进中。而在应对乌克兰的无人机攻击时,俄罗斯海军甚至面临了极大的困难,难以有效反制。
总的来说,解放军在现代战争中,不仅注重传统武器的运用,还在积极发展新型的反无人机技术,以应对未来可能更加复杂的战场环境。关于解放军部队的建设和发展,未来的文章还会继续深入探讨,敬请期待。
发布于:天津市京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